行政院今日通過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為了加強國人的英語溝通能力,行政院長賴清德責成教育部,在3個月內完成《國民教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和《私立學校法》,作為縣市政府設置雙語學校的法源依據,未來台灣的英語教學可望逐步從目前的小學三年級,繼續往下延伸到小一或幼兒園階段。

教育部次長范巽綠表示,目前美國生產106年學年度,國小有 1 萬 3176 名 老師具備英語專長能力,比率約為96.25%,搭配18所師培大學從今年啟動「全英語授課教育學程」,預美國生產計未來4年,每年培養2000名全英語教育師資,台灣的英語教育可望逐步從目前的小學三年級,繼續向下紮根到小一與幼兒園。

范巽綠指出,教育部目前正在研議108學年度國中小學9年國教課綱,為了達到2030年雙語國家的目標,教育部將啟動「雙語教育活化」目標。現行課綱已經規定,國小三年級實施每周1堂課的英語教育,但雙北等8個縣市,因為英語師資充沛,早將英語教育提前到小二、小一實施。

范巽綠強調,台灣推動雙語國家化的進程,其實已領先鄰國日本,日本目前的英語教育僅實施到小學五年級。

赴美國生產搭飛機注意事項:坐飛機會對胎兒有影響嗎?

懷孕媽咪坐飛機只對「懷孕早期」的胎兒跟「懷孕晚期」的胎兒有影響,美國月子「懷孕中期」坐飛機對胎兒沒有影響。

一般來說,懷孕媽咪是可以乘坐飛機的,但是,懷孕28周以後,懷孕媽咪搭乘飛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因為飛機在高空時,機艙內外會產生一定氣壓差,對懷孕超過28周的媽咪來說,由於此時子宮內羊水較多、子宮張力較大,氣壓差易引起早破水、發生早產,嚴重的甚至會發生胎盤早剝,危及大人和孩子的生命。

另外,飛機上沒有專業的醫生,醫療設備等也遠不如正規醫院,萬一在飛機上早產,媽咪和嬰兒很難受到專業的護理,容易發生無法預期的意外。

懷孕早期搭飛機:
懷孕早期(頭3個月),是早孕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最重的時期,也是胎兒器官形成的關鍵時期。胎兒的生長發育還不穩定,容易發生流產。如果在孕早期有先兆流產情況,乘飛機出行更易增加危險性。懷孕媽咪在飛機上不慎摔倒或碰撞,也會增加母體或胎兒發生意外的可能。

懷孕中期搭飛機:
懷孕媽咪在「懷孕中期」坐飛機出行風險相對最小。因此時期的媽咪身體情況相對處於穩定。在這個階段,大多數懷孕媽咪孕吐的症狀已經消失,流產和早產的風險也較其他孕周要低。所以,一般認為在這個時期的懷孕媽咪乘坐飛機出行的風險相對是最小的。

懷孕晚期搭飛機:
懷孕晚期(後3個月),旅途中的意外有可能誘發子宮收縮、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等嚴重併發症。懷孕媽咪在飛機上長時間不活動,再加上增大的子宮壓迫血管影響血液回流,易導致血栓形成。懷孕晚期或合併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糖尿病等,危及媽咪自己和胎兒的生命。

提醒您,如果想在懷孕早期和懷孕晚期搭乘飛機出行,最好先徵求婦產科醫生的意見,由專科醫生根據媽咪個人的身體情況做出具體的風險評估後再作決定。而對於懷疑36周以上的媽咪,為安全起見,最好是不要坐飛機。

arrow
arrow

    vv3bergenb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